为什么很多优秀期刊并不在第一批第二批学术期刊目录内?

为什么很多优秀期刊并不在第一批第二批学术期刊目录内?

但是,在实际应用中发现,除个别单位会明确要求必须是一二批目录期刊外,大部分单位和地区并无相关要求。他们对于“学术期刊”的定义范围非常大,认为凡是能刊发学术论文的期刊也可以算作学术期刊。(个别单位还要求,老师用于评职称的期刊,刊物上不能刊发有简讯、报道一类,需要是相对纯粹的刊物。)

以上是,业内对于学术期刊的两种认定方案。

///为什么有的优秀期刊并不在第一二批学术期刊目录内呢?

如本文开篇的问题,有的老师只知道要发论文,并不清楚其中门道,明明自己感觉挺好的期刊,为什么单位不认可?为什么刊物不是学术期刊?

1、看出身。发期刊就跟高考报考一样,得看出身。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,我国大学经历过更名、合并热潮,很多高校改名后把自己特色都改没了。武汉科技大学,前身是武汉钢铁学院,所以他的钢铁冶金肯定是学校的特色。

期刊也一样,最早我国倡导的是双百方针,在各个领域不限制的去填补空白、创办期刊。但是随着企业改制,期刊自主经营以来,很多期刊因经营不善而停刊,期刊生命力延续越来越难。资本加入进来后,开始对其进行改造,我们会发现相当大一部分的商业期刊、资讯期刊转向学术发表,刊名也是趋向于学术化。比如,由最开始的《好女人》摇身一变《xx学刊》(举例,非真实),开始收学术论文,由于刊名比较正刊,能迷惑住不少作者。

有的刊物就属于这种情况,现在是全本收录学术论文,质量还不错,但是前身可能只是一本资讯类期刊。

2、创刊晚。一二批学术期刊分别是2014、2017年公布的,在此以后并没有更新过其他目录。而很多优质期刊是2017年以后才创刊的,所以也并不在一二批学术目录内。比如2020年创办的《供应链管理》,创刊3年就拥有了影响因子,并且在2024年还被评选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。短短4年功夫,堪称创刊即接近顶峰了。

小编以为,出版署公布的学术期刊目录,已经不太适应现有期刊环境的变化了,是时候要更新(剔除已停刊期刊),或者是补充新鲜血液。

///发表论文必须要一二批学术期刊吗?

发表一二批的学术期刊虽然稳妥,但是这个目录确实久远,单以一二批来定学术期刊的“好坏”确实有失偏颇,如果并没有明确必须要发一二批期刊的规定,发其他期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~

你认为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